探寻大运河畔的旅游公共治理奥秘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2024级MTA移动课堂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

发布者:梁炜泷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11

 

 510日,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移动课堂《旅游公共治理及案例研究》课程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同学们在学院副院长管婧婧的带领下,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探寻大运河畔旅游公共治理的奥秘。

在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管委会相关科室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杭州市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的整体规划。大运河科创城是临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构建“双轴双环、两心三片”的空间结构,打造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成为大运河文化最佳引领地、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地、城乡共富发展示范地,从而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科创城的规划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创城依托塘栖古镇、大运河世界遗产、超山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致力于塑造一个具有世界级山水人文空间的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美好规划和愿景。同学们对此十分感兴趣,并就“平行世界”项目、如何处理旅游开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做了简短交流。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伴随着景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深度了解了超山风景梅花资源整合、非遗文化活动路径等系统运营模式;深入探寻了塘栖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公共治理挑战,如旅游商业的过度化发展、无序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等问题。

同学们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纷纷表示,本次实践调研收获颇丰,对区域的旅游开发和公共治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对景区的发展和公共治理,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品牌打造与营销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24MTA学生周佩认为,本次的移动课堂十分有意义。通过本次实践学习,了解了临平区“运河文化带”协同发展机制,超山风景区打造梅花生态IP、塘栖镇聚焦运河商贸文化打造特色古镇等,构建的“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区参与”公共治理框架,对学习旅游公共治理很有价值。

移动课堂的学习,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MTA学员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次的移动课堂实践调研和学习,让同学们对旅游公共治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供稿:2024MTA 章育超,审核:梁炜泷